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
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
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注释】

登:登上。平望桥,在苏州西南。作:题诗。

长望:远望。与天平:与天空齐平。极:尽头。际:临,接触。蒹葭:一种水边植物,这里指水。凫雁:水鸟。

微明:微光。诸公:泛指同游者。题柱名:即《登平望桥》一诗的标题。

【译文】

登上平望桥去远眺,远到尽头才和天齐平。

靠近水面看见芦苇色,整天都能听到大雁叫。

远处山峦依稀可辨,水中远处忽然露出一点微明。

更观赏其他诗人的作品,才知晓“高”字的题柱名。

【赏析】

《登平望桥》是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作者登桥时所见的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全诗构思新颖独特,富有情致,读来令人神怡心旷。

首句点出“登”字,次句写远望所见,三、四两句写近景所见,五、六两句写由近及远的联想,最后一句点题并总括前文之景。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七言律诗),每行七个字,简称七绝。七绝一般分为五言七绝和七言七绝两种形式。五言七绝简称五绝,七言七绝简称七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这首诗的体裁属于七绝,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第一二句:首句点出“登”字,次句写远望所见,第三、四两句写近景所见;第五、六两句写由近及远的联想;最后一句点明题旨并总括全诗的内容。

第三四句:此联描写景物,写近景所见,以近衬远,突出主题;同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美;同时用“犹仿佛”、“忽微明”两处词,既渲染了景物之美,也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五六句:此联描写景物,写由近及远的联想,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了其他的景物,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此联点题,直接点明了本诗的题目,同时总结全篇,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