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呈诸判官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
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晦日呈诸判官》是唐代诗人韩滉的作品,全诗共五十二句,以借晦日之际寄托对官场的不满和对政治腐败的愤慨。这首诗作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大潮之间微妙关系的敏锐洞察。下面将详细介绍《晦日呈诸判官》:

  1. 作者简介
  • 韩滉:字太冲,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画家与政治家。韩滉在绘画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作品深受后世推崇。在政治上,韩滉曾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一位积极参与国家统一和政治斗争的重要人物。
  • 生平:韩滉于723年出生,享年六十五岁。他的政治生涯始于贞元初年,曾参与平定藩镇叛乱的斗争。韩滉的书法造诣深厚,特别是在草书中,其风格受到张旭的影响而别具一格。他的画作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观,尤以牛、羊、驴等动物的描绘见长。
  1. 诗词原文及赏析
  • 晦日新晴春色娇,万家攀折渡长桥。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首句“晦日新晴春色娇”描述了晴朗的新日里春天的明媚与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万家攀折渡长桥”则描绘了人们在这美好春光中的欢聚与嬉戏,尤其是“万家”和“渡长桥”两个词组,生动展现了节日时村落的繁华和人们的欢乐情绪。“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随着时光流转,自然界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种无常感。
  • 作者感情:韩滉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观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间接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诗作的艺术特点
  • 意象选择:诗歌选用“晦日”、“春色”、“江城寺”、“春风”等意象,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画面,使得整首诗显得意境深远。
  • 对比手法:“万家攀折”与“不觉春风换柳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展示了人间烟火气,后者则透露出岁月无情的自然法则。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晦日呈诸判官》不仅是韩滉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够感受到韩滉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才华横溢,还能从中窥见唐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