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川对雨二首

崇朝遘行雨,薄晚屯密云。
缘阶起素沫,竟水聚圆文。
河柳低未举,山花落已芬。
清尊久不荐,淹留遂待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单于川对雨二首》是唐代诗人苏味道创作的一组五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崇朝遘行雨,薄晚屯密云。
  • 缘阶起素沫,竟水聚圆文。
  • 河柳低未举,山花落已芬。
  • 清尊久不荐,淹留遂待君。
  • 飞雨欲迎旬,浮云已送春。
  • 还从濯枝后,来应洗兵辰。
  • 气合龙祠外,声过鲸海滨。
  • 伐邢知有属,已见静边尘。
  1. 作者简介
  • 苏味道(648—705),唐朝时期官员、文学家,赵州栾城人(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为朝廷大臣,母亲是名将裴行俭之女。在年轻时便显露出文学才华,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并历任多个重要官职。苏味道在政治生涯中曾随裴行俭征讨突厥,并因其政绩和文学成就在武则天时期逐步升至宰相高位。苏味道工诗善文,与李峤并称“苏李”,其作品在唐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单于川对雨二首》中的自然景象被描绘得细腻而生动。诗中通过“缘阶起素沫”描写雨水打在台阶上激起的白色泡沫,“竞水聚圆文”则形容水流汇聚成圆形的漩涡。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雨滴落下的轻柔,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
  • 情感表达: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等待与期待的情感,如“清尊久不荐,淹留遂待君”,表达了诗人因友人到来而长时间等待的心情;“飞雨欲迎旬,浮云已送春”则展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春天的欣喜。整组诗洋溢着一种宁静而又期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间深深的情谊。
  • 文化意蕴:在古代中国,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例如,古人常以雨来喻情,如“细雨蒙蒙”常用来形容心情的忧郁或愁绪。苏味道通过描写雨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审美情趣。

《单于川对雨二首》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它记录了唐代诗人的生活点滴和精神世界。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了解唐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