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阳苦雨

襄城秋雨晦,楚客不归心。
亥市风烟接,隋宫草路深。
离忧翻独笑,用事感浮阴。
夜夜空阶响,唯馀蚯蚓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历阳苦雨》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

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人们往往不仅仅满足于对其表面意义的理解。《历阳苦雨》作为一首古诗,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同样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相关介绍:

  1. 作品原文:《历阳苦雨(一作夜雨)》襄城秋雨晦,楚客不归心。亥市风烟接,隋宫草路深。离忧翻独笑,用事感浮阴。夜夜空阶响,唯馀蚯蚓吟。

  2. 作者简介: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历阳苦雨》便是他的作品之一。顾况生活在唐代中叶,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人。除了诗歌创作,他还精于绘画和鉴赏,这些技艺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他的生平与唐代其他文人一样,经历了唐朝的盛世到衰败的过程,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作品中的情感基调和文化倾向。

  3. 作品赏析:《历阳苦雨》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的古都景象。首句“襄城秋雨晦”,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昏暗、湿润的氛围之中。接下来的诗句“楚客不归心”,“楚客”指的是远离故乡的游子,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绪;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本人或许也有类似的情感经历。诗中的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情感丰富且细腻的画面。

  4. 写作背景:虽然具体的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顾况的任所或是他游历的某个地方所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和自身的境遇。

《历阳苦雨》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还深刻地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通过欣赏这一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还能从中汲取历史和文化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