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
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
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崦里桃花》是唐代著名诗人顾况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顾况(约公元760年-822年),唐代诗人、官员,字逋翁,号华阳山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记载甚少,但以其作品《崦里桃花》著称于世。该诗描绘了一位女冠在林间杏树下的修行场景,以及夜深人静时聆听山月清冷之声的情景。这种超脱尘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看,《崦里桃花》展现了顾况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诗中的典故“上清箓”(道教法箓)和“步虚山月寒”,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崦里桃花》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不仅是顾况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也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哲理和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