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宜城鹊巢歌

相公宅前杨柳树,野鹊飞来复飞去。东家斫树枝,西家斫树枝。
东家西家斫树枝,发遣野鹊巢何枝。相君处分留野鹊,一月生得三个儿。
相君长命复富贵,口舌贫穷徒尔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宜城鹊巢歌》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的具体内容、作者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柳宜城鹊巢歌》的作者是顾况,一个在文学上有重要贡献的文人。他一生官位不高,曾因作诗嘲讽权贵而被贬,晚年隐居于茅山,著有《华阳集》行世。他的生平和遭遇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历史色彩和情感色彩。

  2. 诗歌原文与翻译:《柳宜城鹊巢歌》原文如下:“相公宅前杨柳树,野鹊飞来复飞去。东家斫树枝,西家斫树枝。东家西家斫树枝,发遣野鹊巢何枝。相君处分留野鹊,一月生得三个儿。相君长命复富贵,口舌贫穷徒尔为。”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家西家砍伐树枝的场景,隐喻了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讽刺。

  3. 文学赏析:顾况的《柳宜城鹊巢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讽喻诗。诗中以杨柳树和野鹊为象征,寓意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权力争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顾况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特征。

  4. 写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顾况在被贬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政治斗争的反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目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5. 文学地位: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柳宜城鹊巢歌》不仅体现了顾况的文学才华,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一种风格。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柳宜城鹊巢歌》不仅是顾况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