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水无鱼下底钩,觅鱼无处笑君愁。
可怜谷隐老禅伯,被唾如何见亦羞。
与谷隐道者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谷隐道者颂》并非是庞蕴的作品,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七言绝句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都与白居易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与谷隐道者颂》是白居易晚年时期所创作的一首诗歌,其创作背景主要基于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平易近人的风格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对于百姓疾苦的关注。《与谷隐道者颂》作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诗的原文如下:
焰水无鱼下底钩,觅鱼无处笑君愁。
可怜谷隐老禅伯,被唾如何见亦羞。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首先,“焰水无鱼下底钩”,意指在火焰般的生活里,如同没有鱼的深渊一样,人们往往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找不到真正的幸福所在。而“觅鱼无处笑君愁”,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惑和挫折,以及因这些困境而产生的忧愁。最后两句“可怜谷隐老禅伯,被唾如何见亦羞”,则是诗人对禅宗思想的一种诠释,表达了即使是禅宗高僧,也会因为世俗的误解和排斥而感到羞愧。
《与谷隐道者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时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也能体会到他对禅宗思想的独特理解和个人体验。这首诗不仅是白居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加丰富和深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