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
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
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
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
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
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是唐代诗人权德舆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出自《全唐诗》卷三百二十,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时分于南亭中静坐的情景及其内心的感慨。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1. 创作背景
  • 权德舆在唐宪宗元和初年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兵部、吏部侍郎,以及后来的太常卿、礼部尚书等职。他的仕途经历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活跃度,但也反映了他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最终被迫罢官的困境。
  • 诗中的“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反映了权德舆晚年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他的健康问题可能与他在官场上的频繁变动有关,也反映出他对仕途变迁的无奈。
  • 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以及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如“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这可能表明他在退守东都洛阳期间,仍保持着对学问和文学的热情。
  1. 诗歌形式
  •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常见形式,简洁而富有韵味。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要求内容凝练、寓意深刻。
  • 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深思。
  1. 艺术特色
  • 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性。每个字的选择都非常讲究,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符合汉语的音韵美。
  • 诗人通过对南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 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风比作松桂枝,将人比作南山隐者,这些比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象性,也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感。
  •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也是理解唐代诗人权德舆及其创作风格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唐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