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稻鼠

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于七月。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勃,棹楫支派者入,屝屦无所污。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虽庐守版击,殴而骇之,不能胜。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棰木肌体者无壮老。吾闻之于礼曰:“迎猫为食田鼠也”,是礼缺而不行久矣。田鼠知之后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国语》曰:“吴稻蟹不遗种”,岂吴之土,鼠与蟹更伺其事而效其力,歼其民欤?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有鼠之名,无鼠之实。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况乎上捃其财,下啖其食,率一民而当二鼠,不流浪转徙聚而为盗何哉?春秋虫蝝生大有年皆书,是圣人于丰凶不隐之验也。馀学《春秋》,又亲蒙其灾,于是乎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唐乾符六年,震泽的东面称做吴兴。从三月份起不下雨,一直延续到七月。那时,原先低洼潮湿的地方都已尘土堆积,一些以撑船为生的人到了那儿,却连草鞋都没沾湿。农民从远处引水浇灌稻田,日以继夜,如同母亲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然而远水难救近渴,农民们为救灾整日忙个不停,结果是仅仅能使庄稼开花结穗、结实者,十成中仅一二而已。不久,成群的老鼠夜间四出,将稻禾啃倒,连续两夜就几乎将庄稼食光。即使搭棚屋守在田边,用木板击打,驱赶惊吓,仍不能制服它们。这些老鼠就象有官吏在监督责罚,不吃庄稼的就要受到刑罚惩处一样。而那时官家索取赋税愈加急迫,(如果不能纳税)不分壮年、老年的都将受到抓捕、捆绑、拷打,弄得体无完肤。我听《礼记》中这样说:“迎猫神而祭。因其捕食田鼠。”如今这样是因为迎猫礼被废弃而不实行已经很久了。是田鼠听说后这样作乱的吗?或是万物因时运而受到暴虐?或是朝政因贪婪无度而导致如此衰败?《国语》说:“吴地的稻蟹连种子都不留下。”。哪里只是吴地才这样?田鼠比稻蟹更会窥伺时机,旌展其威力,残害老百姓!况且《魏风》以《硕鼠》讽刺横徵暴敛,以大老鼠斥责君主,这是借鼠之名,实则田野无真鼠作乱。诗人还说:“我一定要离你远去,到那理想的国土。”再何况如今更是上有官府的搜刮逼夺,下有老鼠的吞食庄稼,平常的一个百姓而受两种老鼠的危害,不流浪转徙,聚集为盗,又有什么办法?《春秋》上蝗灾之年、大丰收之年都有记载,这是圣人对丰年凶年毫不隐瞒的见证。我学习《春秋》,又亲身遭受其害,于是也记述下来。

介绍

《记稻鼠》是清末民初作家林语堂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其著作《吾国与吾民》中。这篇散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乡村生活时所遇到的一种有趣现象——稻鼠(即田鼠)。文章通过描述稻鼠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的影响等细节,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和农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林语堂在这篇文章中不仅记录了一个小人物的日常生活,更揭示了乡村生活中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关系。他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欢笑之余也能感受到稻鼠带来的乐趣以及它们对人类世界的影响。通过这个故事,作者传递了一种对于平凡生活的热爱和欣赏的态度。

总的来说,《记稻鼠》是一篇充满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散文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