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寒松赋

惟松之植,于涧之幽。
盘柯跨崄,沓柢凭流。
寓天地兮何日?沾雨露兮几秋?
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故其磊落殊状,森梢峻节。
紫叶吟风,苍条振雪。
嗟英鉴之希遇,保贞容之未缺。
攀翠崿而神疲,指丹霄而望绝。
已矣哉!
盖用轻则资众,器宏则施寡。
信栋梁之已成,非榱桷之相假。
徒志远而心屈,遂才高而位下。
斯在物而有焉,余何为而悲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涧底寒松赋》是清代诗人李调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如下:
山中一径通幽静,
溪上孤舟泊晚晴。
独倚危栏凝望处,
白云深处有人行。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画卷。在山间的小路上蜿蜒前行,偶尔有几片落叶飘落在脚边;溪水缓缓流淌,远处有一只孤独的小船停靠岸边,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静谧。诗人站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远方,只见云雾缭绕之中隐约可见有人行走的身影。

诗中的“涧底寒松”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也暗含了作者对生命顽强、不屈不挠的赞美之情。“独倚危栏凝望处”,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站在高高的栏杆上眺望远方时的感受。这里的“危栏”既指实际存在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