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因其旷,虽增以崇台延阁,回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因其奥,虽增以茂树丛石,穹若洞谷,蓊若林麓,不可病其邃也。
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弃地,予得而合焉,以属于堂之北陲。凡坳洼坻岸之状,无废其故。屏以密竹,联以曲梁。桂桧松杉楩楠之植,几三百本,嘉卉美石,又经纬之。俯入绿缛,幽荫荟蔚。步武错迕,不知所出。温风不烁,清气自至。水亭狭室,曲有奥趣。然而至焉者,往往以邃为病。
噫!龙兴,永之佳寺也。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而于是小丘,又将披而攘之。则吾所谓游有二者,无乃阙焉而丧其地之宜乎?丘之幽幽,可以处休。丘之窅窅,可以观妙。溽暑遁去,兹丘之下。大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孰从我游?余无召公之德,惧剪伐之及也,故书以祈后之君子。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
译文
游玩适意的去处,大概有两种境界:开阔的地方和深幽的地方,仅此而已。那个地方需要登临高山险峰,可以远离浓荫幽暗,视野开阔辽远,那么就便于获得开阔的感受;如果都是山丘相连,上面又有灌木野草,小路迂回曲折,那么就便于获得深幽的感受。因为开阔,即使再增设一些高台宽阁,上可以环视星辰,下可以俯看风雨,也不会以开阔作为缺陷的;因为深幽,即使再布置一些树林和石头,深远像洞穴幽谷,葱茏像山脚的树林,也不会以深幽作为缺陷的。
我现在要说的东丘,是适合营造深幽的地方。起初这是一块龛屋之外的废地,我发现后就把龛屋与东丘合为一体,并与堂屋的北边连在了一起。凡东丘上的坳坑、水洼、小洲、石岸等等,一律保持原状,四周种上竹子围了起来,中间河道上架了桥梁。此外,还种了桂、桧、松、杉、根、楠等树,有将近三百棵,在这些树木的中间,我又把好看的花卉和精美的石头,纵横交错地布置其中。弯腰进入花树丛中,浓荫幽幽,草木繁密。脚印错杂,找不到出路。和风怡人,清气自来。水边的亭子和一些狭小的堂室,迂回曲折,给人一种深幽的感受。可是到此一游的人,往往把这里的深幽作为缺陷。
唉!龙兴寺,是永州最好的寺庙。登上大雄宝殿可以看到天地的最南端,打开大门可以俯视潇江,像这样的境界就属于空旷。而那些认为这小小的东丘过于深幽的人,又想对它进行开闢和改造,让它变得开阔。这样一来,我所说的游玩的两种境界,大概就会缺失并丧失它应有的特色了吧?幽深安静的东丘啊,人可以在这里的树下休息;深幽的东丘啊,人可以在这里观察万物的精妙。东丘的底部,酷暑消失隐去;东丘的顶部,元气会聚不散。深幽的东丘啊,有谁愿意跟我一起游览?我没有召公的仁德,很担心这里的花木被人砍伐,所以写下此文以祈求后来的君子保护它。
介绍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作的一篇游记。作者借记述龙兴寺东南的小丘,阐发其自然美学观。全文语言精炼优美,结构严谨,记事、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融为一体,含义深刻,富有启发性。
注解
永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
龙兴寺:在零陵城东南潇水东岸,柳宗元初贬永州,曾寄住于寺内西厢房。
东丘:龙兴寺东边的小山丘。
适:适意。
大率:大概、大略。
旷(kuàng)如:开阔的样子。
奥(ào)如:深邃的样子。
垤(dié):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此指小山丘。
灌莽(guàn mǎng):灌木与草。
迫遽(pò jù)回合:迂回曲折。
崇(chóng):高。
不可病其敞也:不会损害其开阔。
蓊(wěng)若林麓(lù):草木蓬勃兴盛貌。
龛(kān):龛室,安放佛像的小阁。
陲(chuí):边,际。
坳洼(ào wā):凹陷低洼处。
坻(chí):小洲。
无废其故:不改变其原来的样子。
楩楠(pián nán):木名。
本:棵。
俯(fǔ):同“俯”,弯腰。
绿缛(rù):绿茵。
荟蔚(huì wèi):繁密的样子。
步武错迕(wǔ):步伐错杂。
烁(shuò):热。
湘:此指潇水。
披而攘(rǎng)之:离而散之。
窅(yǎo)窅:深远的样子。
溽(rù)暑:酷暑。
大(tài)和不迁:阴阳冲和的元气不离散。
召公:姓姬,名爽,周武王的大臣,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
剪(jiǎn):同“剪”,文章指的是砍伐。
赏析
明代·散文家茅坤:旷奥二字为案亦奇。
清代·文学家孙琮:通幅只以“旷”、“奥”二字前后结撰。妙在读其前幅,令人思游其旷处,复思游其奥处;读至中幅东丘一段,已是得游其奥处,令人益思其旷处;读至游者以邃为病一句,既不见其旷处,令人惟恐并失其奥处;读至龙兴一段,令人既游其奥处,复得见其旷处。
清代·诗人沈德潜:旷如奥如,必宜相兼,若以邃为病,未免偏于一而阙其一矣。前平后侧,句雕字镂,情文并至。
清代·藏书家浦起龙:旷如奥如,品题佳胜,可作诸小记提纲,兹丘则由旷入奥。
近代·文学家林纾:奥旷并重,然自“屏以密竹,联以曲梁”以下,专为写“奥”字,于“旷”字意特略。然而“奥”字可使之“旷”,“旷”者不能使“奥”。因绿缛幽荫而成奥,则芟除又立见其旷。今防游者以邃为病,而后来之奥,万不足恃,故记之,用戒后之披攘者。又盛状“奥”字之美,似歌非歌,为有韵之文,意在留“奥”,正以配“旷”,慎勿披勿攘,行文雅有殊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