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心亭记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彰彰。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余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盘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间,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圜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天下著名的寺庙有数十等,而吉祥寺名气最大。吉祥寺傲立名山,俯瞰长江,西为荆州山水,东南是吴地风光,山水交织,灿烂如锦绣。起初我以没到过这里为遗憾,今天来了才弥补了遗憾,满足了愿望。既而在山上四处游览观光,赞不绝口,在竹石之间最佳处寻到新亭,红彤彤的仿佛能工巧匠所画的鳌背上的神物。登亭四望,远近大小景物纷纷呈现在眼前,优美的风光目不暇给。询问修建此亭的经过和始末,有的人说:有僧义然,发动僧侣一起动手,因势象形,就地取材,建亭于此。该亭盘曲高耸,气象万千,山中景象,尽收眼底。词人置身此地,意境常新;僧侣置身此地,随遇而安;忧郁的人置身此地,一切烦恼永远消失。飞鸟思归,猿猴依恋,在亭子的梁椽之间,鸟飞猿攀随处可见。明月照在松林及雕镂的窗户和台阶上。巨石上悬挂着鐘磐的木架,蛟龙像藤一样蟠据在高大的乔木上。有修竹万竿,夏季依然舒爽清凉。这就是这个亭子的真实记录。然而,山上的人手持如意向我作揖行礼说:“既然写了篇文章记录它,何不再给它命个名字,让它传播更远呢!”我凭借这个亭子环视了一下四周,认为没有不适宜的地方。不仅赏心悦目又能让人心里清净,所以命名为“洗心”。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二十三日。刘禹锡记。

介绍

《洗心亭记》是清代作家张廷玉所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其著作《东轩笔谈》中。这篇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官员在遭受重大挫折后,在洗心亭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转变过程。文章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是非之间的复杂关系。

张廷玉(1632年-1704年),字子升,号东轩,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及书法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在文人圈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洗心亭记》作为其散文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

这篇作品的出现,反映了清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注点,同时也体现了张廷玉本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及其对当时文坛的影响。通过《

注解

辈:类属。

荆:即荆州,辖境约相当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的一部分。

吴:指吴地,泛指我国东南江浙一带。

绣:指五彩纷呈的绘画或图景。

恨:遗憾。

弭:消除。

充:装满、充满,引申为满足。

望:盼望,期望。

巧人:指心思灵敏,技艺高超的匠人。

即:靠近。

杂然:纷乱,杂乱的样子。

目:看。

经始:指开始营建,开始经营。

啸侣:呼叫同类,召唤同伴。

坌:并,一起。

常格:惯有的标准。

虑:忧愁。息:止。

榱(cuī):椽子。

轩墀(chí):指殿堂前的台阶。

笋虡(sǔn jù):古代悬挂鐘磬的架子,横者为笋,直者为虡。

蟠:屈曲环绕。

蛟螭:蛟,是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里泛指龙。

修竹:长长的竹子。

飔(sī):指风。

上人:旧时对和尚的尊称。

挹:通“揖”,作揖。

圜视:即环视。

方寸:指人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