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彰彰。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余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盘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间,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然上人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圜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注释】
天下:指全国各地。闻:听说。数十辈:数十代,许多代。吉祥:寺院。尤彰彰:尤其明显。蹲:高高耸立。名山:有名的山。俯大江:俯瞰长江。荆吴云水:即荆江和吴江一带的山山水水。交错如绣:交错如锦绣图案,形容景物错落有致,美不胜收。始:起初。不到:不能到达。所恨:遗憾。弭:消解、消除。充:满足。周览:全面地看。赞叹:赞美。竹石间:竹林和石头之间。最奇处:最精彩的地方。得新亭:得到一座新的亭子。彤(tóng)焉:红色的样子。巧人:能工巧匠。鳌背:大龟的背脊部分。物:雕刻物。即之四顾:一看到它就四处观望。远迩细大:远近高低大小的事物。杂然陈乎前:杂乱地陈列在前面。引目去:使眼睛离开。求瞬(jué):要求瞬间停留。征其经始:考察它的来历。僧义然:僧人义然。啸侣:清雅的同伴。为工:是工匠。盘高孕虚:盘绕着高处,孕育着空旷的地方。万景坌(bēn)来:无数美景涌来。词人:诗人。思出常格:思想超出常规。禅子:和尚。遇境而寂:遇到环境就安静。忧人:忧虑的人。百虑冰息:一切忧虑都消失了。鸟思猿情:鸟儿飞翔,猿猴攀爬,各种动物的情感。绕梁历榱(cuī):萦绕在房梁之上,穿越在屋檐之下。月来松间:月亮映照在松树间。雕缕轩墀(chí):雕刻花纹的台阶上。石列笋虡(jù):岩石上排列着像笋状的器物。藤蟠蛟螭(qi似): 藤蔓缠绕着龙蛇般的物体。修竹万竿,夏含凉飔(sī风):长长的竹子成排成行,夏天凉爽宜人。斯亭之实录云尔:这是此亭的实际情况。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赏析】
《洗心亭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长庆四年所作一首记叙文。作者以“洗心”为题,描绘了亭中景色之美,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与感慨。全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篇描写亭子的佳作。
文章从开篇到结尾,都是围绕“洗心”这一主题展开的。作者通过自己的游览体验,表达了对这座洗心亭的喜爱之情。他不仅赞美了亭中的自然风光,还通过观察和思考,将这种感受融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了一个净化心灵的境界——“洗心”。
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诗意。作者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蹲名山,俯大江”,“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间,雕缕轩墀”,等等。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亭中的美丽景色,还能够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效果。
文章还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他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他决定用“洗心”这个词语来表达自己想要摆脱这些不足的愿望,从而达到一个更加完美和高尚的境界。这种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成为了文章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