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就是送别客人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所以才不催这柳条发青。

介绍

《劳劳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并非写劳劳亭的春光,而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前两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点旨,将天下人间离别伤心情怀全都聚集到劳劳亭;后两句则转换视角,别出心裁,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更进一步地烘托离别的伤情。全诗语言明快自然,风格清新俊逸,移情于景,托物言情,造意新巧,落想奇特,迂回曲折,蕴藉深婉。

注解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景定建康志》:“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宁府治西南。”

劳劳:忧愁伤感貌。此指劳劳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句: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大略是取“留”“柳”谐音。这里诗人把春风人格化。知,理解;遣,让。

赏析

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不经用意,自见深沉。

锺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天下伤心处,古之伤心人,岂是寻常哀乐(首句下)!锺云:“知”字、“不遣”字,不见着力之痕。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说“天下”见非寻常,“伤心处”妙。

黄白山《唐诗摘钞》:将无知者说得有知,诗人惯弄笔如此。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深极巧极,自然之极,太白独步。

吴瑞荣《唐诗笺要》:起与“独坐清天下”同一肆境。三、四句视王之涣“近来攀折苦”,更剥进数层。

范大士《历代诗发》:委过春风,用意深曲。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二十字无不刺骨。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无情有情,与前篇(按指《渌水曲》)一意(末二句下)。

马位《秋窗随笔》:云溪子曰:杜舍人牧《杨柳》诗:“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堂前斜带风”……俱不言“杨柳”二字,最为妙也。如此论诗,诗了无神致矣。诗人写物,在不即不离之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只“依依”两字,曲尽态度。太白“春风知别若,不造柳条青”、何等含蓄,道破“柳”字益妙。

李锳《诗法易简录》:若直写别离之苦,亦嫌平直;借“春风”以写之,转觉苦语入骨。其妙全作“知”字、“不遣”字,奇警绝伦。

卢麰、王溥《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离别何关于春风?偏说到春风,高一层意思作法。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起句一口吸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