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 · 其七 · 履霜操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
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
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
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琴操十首·其七·履霜操》是韩愈所作,收录于《全唐诗》第336卷

《琴操十首·其七·履霜操》的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柳宗元同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流传后世。这部作品出自韩愈的组诗作品,属于《琴操十首》中的一部分。在这首诗中,韩愈通过尹吉甫子伯奇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不公和谗言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琴操十首·其七·履霜操》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尹吉甫之子伯奇为背景,描述了伯奇无辜被诬,最终导致他被逐出家门的故事。韩愈在诗中不仅描绘了伯奇的内心痛苦,还揭示了后母谗言对儿子的伤害。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韩愈作为文学家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造诣。

赏析

《音注韩文公文集》:追帝舜之事,明怨其身之不父母怜也。言人之不得于父母者,当益亲也。

《唐诗解》:伯奇被放,呼其父母而诉以饥寒,且言己之罪当笞而不当逐;今逐之中野,孤伤无依,饥寒迫身,履霜之足,穷亦甚矣!因言众儿皆见怜于后母,己独不然,岂能无悲?上文兼呼其母,此以「独无母怜」悟其父,虽不敢明言母之谮,而失爱之由隐然见矣。昌黎善体古人之心哉!

《唐诗广选》:刘会孟曰:不怨,非情也,乃怨也,此乃《小弁》之志欤!只饥寒履霜,反复感切,真可以泣鬼神。此所以为《琴操》也。

《辑注唐韩昌黎集》:退之十《操》,唯此最得体。语近古而意含蓄有味,绝无摹仿痕迹。

《汇编唐诗十集》:仲言云:退之诸《操》,《猗兰》最古,此篇辞觉稍肤而有深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时雍曰:视《小弁》之恸为深。周珽曰:必如退之此作,斯不失性情之正。

《载酒园诗话又编》:十《操》为韩诗之最,然尤妙于《拘幽》。……至《履霜操》:「父兮儿寒,母兮儿饥。儿罪当笞,逐儿何为?」亦复不减。末云:「母生众儿,有母怜之。独无母怜,儿宁不悲?」未免浅露矣。

《批韩诗》:朱彝尊曰:通首精工。末四句略指大意,却不伤露。何绰曰:凄切。

《韩柳诗选》:清语自足感人,言之清者未必非情之至深者也。于此可悟立言之法。

《唐诗笺要》:辞浅近而意俛密,恫疑饥寒涉历,反复感怆,真可以泣鬼神,斯为《操》体。

《唐宋诗醇》:结处独呼母怜,更得神解。

《诗比兴笺》:此即《至潮州谢表》所谓「臣负罪婴衅,自拘海岛,瞻望宸极,神魂飞去。伏望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怜之」者也。盖批鳞冒死者,忠鲠之素心;恋主怀阙者,臣子之至谊。

《韩诗臆说》:妙在质,妙在樨。「逐儿何为」、「独无母怜」,正是学《小弁》之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