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知赋

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宁安显而独裕,顾厄穷而共愁。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
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遇夫人之来使,辟公馆而罗羞。索微言于乱志,发孤笑于群忧。物何深而不镜,理何隐而不抽?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何此欢之不可恃,遂驾马而回辀?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韩愈谪居阳山。是年,湖南观察使杨凭派支使杨仪之巡察阳山。在杨仪之离开阳山之际,韩愈写了此赋送别。

注解

方氏《举正》:“送杨仪之,贞元二十年阳山作。”魏本题注:韩醇曰:“公以御史言旱饥,得罪,黜为连之阳山令,连在唐属湖南道。时杨仪之以湖南支使来,公为此赋以别之。集中有序送焉。” 文谠云:“按《宰相世系》,仪之者,杨凝之子也。当此之时,仪之伯父凭,以御史中丞为湖南观察使,仪之为府中从事,令以使事至阳山,于文公故友也,既为序以送之,而又别之以此赋焉。”

岁行之两周:岁,岁星,即木星。岁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两周就是二十四年。 洪氏《年谱》贞元二十年云:“《别知赋送杨仪之》云:‘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自建中初避地江南,至此二十余年矣。又有《送杨八弟支使归湖南使府序》,即仪之也。” 陈景云云:“按公《与崔群书》贞元十八年也,书云‘仆自少至今从事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则公之取友天下,当自贞元二年入都之岁始也。赋作于二十年,岁行犹未满两周,故曰‘将’也。”

文谠云:“深谓隐于幽深者,高谓在高位者。深者即之,高者求之,言其取友之广也。”

《楚辞·骚经》:“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余独好修以为常。”“汝何博謇而好修。”“苟中情其好修。”皆言好自修洁也。 纷扰扰:纷乱,形容广泛、多。能:贤能,才能。好:喜好。修:善,长处。

百一为收:陆机《叹逝赋》:“得十一于千百。”韩愈借用此意,说即使百中得一,就算是有收获了。

癸未:贞元十九年,岁次癸未。 陬:角,角落。

夫人:夫,代词,这,那;夫人,指杨仪之。

微言:微妙之言。 孙汝听云:“公自谓迁谪,志思忧乱也。” 何焯《义门读书记》:“‘索微言于乱志’六句,此叙一时与杨往复之乐。公处迁逐,所以自乐者用此,故非同侪任达者所能及也。”

镜:洞察,明了。抽:提取,接纳。

回辀:辀,车辕;回辀,掉回车头。

郭郛:古时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城外小城称郛。郭郛连用,指外城。

赏析

黄震《黄氏日钞》曰:“(此赋乃韩公)伤知心之难得,不忍杨仪之之去己也。”

峻峰补评:“此赋始写知心朋友难得,继写得到了知心朋友,后写知心朋友又要离去,只得伤心流泪。作者以真挚朴实的情感为线索布局谋篇,写来自然顺当,一气呵成,语言清新,风格平实,情真意切,严谨自然。”

周悦《论韩愈的辞赋》一文认为:正是立足于重情崇骚的辞赋观念,韩愈辞赋在取材主旨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叹不遇,嗟失意,怨屈才的以自我为中心多做自我关注的特点。并且,其赋多做于早年时运不济仕途不遇之时。韩愈的辞赋“浸透了作者真实人生体验的悲叹,完全是从作者胸臆间奔涌而出,因而表现出明显的直陈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