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始即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摈落。礼部侍郎高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求元珠》、《斩白蛇剑》等赋,洎百节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矣。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入翰林掌制诰,比比上书言得失,因为《喜雨诗》、《秦中吟》等数十章,指言天下事,时人比之《风》《骚》焉。
予始与乐天同校祕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倣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谕》《闲适》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闲厕,无可奈何。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一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长庆四年,乐天自杭州刺史以右庶子诏还,予时刺郡会稽,因得尽徵其文,手自排缵,成五十卷,凡二千二百五十一首。前辈多以「前集」,「中集」为名,予以为国家改元长庆,讫于是,因号曰《白氏长庆集》。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总而言之,
《白氏长庆集》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氏长庆集》序是由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白氏长庆集》是太原人白居易所编纂的一部文学作品集,其内容包括诗赋、书信、序言等多种形式。元稹的这篇序言详细记录了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以及其文学创作过程,展现了白居易的才情和对古典文化的深厚理解。
元稹在序言中描述了白居易的童年与学习经历,强调了他的勤学与天赋。《白氏长庆集》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集,它更像是一部传记,记述了白居易从五六岁开始识声韵,到二十五岁立志诗赋,以及二十七岁一举登进士甲科的传奇历程。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文学的追求和执着。
元稹还在序言中提到了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即进士尚驰竞,不尚文。这一背景为白居易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元稹还特别提到了乐天一举擢上第后,受到礼部侍郎髙郢的赏识,并由此开始他的仕途生涯,包括进入翰林院掌制诰,以及因《喜雨诗》、《秦中吟》等作品而广受赞誉。
元稹在序言中还提到了他对白居易文学创作的支持和认可。他在文章中表达了对白居易作品的喜爱,认为其作品具有《风》《骚》之妙,能够指言天下事,这显示了元稹对白居易诗歌的高度评价。
元稹的《白氏长庆集》序不仅仅是一篇普通的散文,更是一本蕴含着丰富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这篇序言,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及其文学成就,同时也能体会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元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文学创作的重要窗口。
注解
能不误:下自注:「具乐天与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