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池竹言怀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县中池竹言怀》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县中池竹言怀》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生平:《县中池竹言怀》的作者是钱起,唐代著名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他的诗作风格严谨、格律工整,多以送别酬赠之作见长。
  • 创作背景:钱起的作品多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据记载,《县中池竹言怀》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境遇有关,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1. 作品原文
  •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
  • 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 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
  • 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 这首诗共由八句组成,每句字数相同,韵脚统一,展现了钱起在艺术上追求完美和精致的一面。
  1. 艺术特色
  • 内容主题:钱起在《县中池竹言怀》中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 语言风格: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用词考究,体现了唐代文学注重形式美感的特点。特别是诗句中的意象,如“丛篁流水”,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思想深度:通过这首诗,钱起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钱起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大历时期的诗歌发展中,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积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唐代文人的社会角色和精神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1. 相关评论
  • 读者评价:许多读者认为《县中池竹言怀》是钱起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学术界评价:在学术界,钱起的诗歌被赋予了高度的评价。学者们不仅赞赏其艺术成就,还对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他的诗歌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县中池竹言怀》不仅是钱起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注解

山色:一作「春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