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兴宗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
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崔兴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祖籍山西太原,唐朝著名画家、诗人,有“诗佛”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及第到仕途坎坷,再到安史之乱中的不幸经历,最终得以平反,官拜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等职位。在艺术领域,他的绘画成就尤其显著,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他的作品深受禅宗影响,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和画意。
  1. 作品原文
    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
    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
    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2. 作品鉴赏

  • 《送崔兴宗》是一首五律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首联“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表达了作者因亲人和朋友都远离而感到的孤独和无助。颔联“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则描绘了朝廷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使得许多志同道合之人不得不离开故土,去往东边的洛阳。颈联“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树微。”则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色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无奈。尾联“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则寄寓了诗人期待重逢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1. 写作背景
  • 《送崔兴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王维生平的经历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安史之乱期间或是之后,王维被贬至洛阳期间创作的。此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许多官员如崔兴宗等人被迫离开故土,前往东都洛阳避难。
  • 这首诗反映了王维在个人遭遇和政治环境变迁中所感受到的生活哲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深刻思考。

《送崔兴宗》是王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哲学内涵的五律诗。它不仅体现了王维作为文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思想,也展示了他在艰难时期所展现出的坚韧品质和豁达人生观。

注解

塞迥:一作「塞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