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灵枢 · 五邪

邪在肺则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灵枢·五邪》是先秦时期医学家扁鹊所著的古代医书,主要记载了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1. 病因

    • 风寒湿热等外感病邪
    • 情志内伤(如怒、忧)
    • 脏腑功能失调
  2. 症状表现

    • 痛痒,肿胀,发热或恶寒
    • 皮肤颜色变化(红黄白黑)
    • 面色晦暗,舌苔厚腻
    • 气血瘀滞、痰湿内阻等病理状态
  3. 治疗方法

    •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 药物治疗:使用温热药(如桂枝汤)或寒凉药(如白虎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