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李暹

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
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
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
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寻李暹》是唐朝诗人于鹄所作的一首描写诗人寻找友人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于鹄生活在大历和贞元年间,是一位隐居汉阳、曾为各府从事的诗人。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生动,题材多为隐逸生活和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
  • 作品风格:于鹄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题材多涉及田园风光及隐逸生活,展现了他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禅理的领悟。
  1. 诗歌原文
  • 原文内容: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檐下悬秋叶,篱头晒褐衣。门前南北路,谁肯入柴扉。
  • 诗意解析:此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场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绪,如“任性常多出,人来得见稀”表达了一种孤独而自由的生活状态;“市楼逢酒住,野寺送僧归”则反映了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方式。
  1. 艺术特色
  • 写景手法:诗人利用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田园风光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逃避和对心灵净土的追求。

《寻李暹》不仅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于鹄诗歌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首诗不仅揭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侧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