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何物亲,妻子贵于珍。
一朝身命谢,万事不由人。
财钱任他用,眷属不随身。
何须人哭我,终是一聚尘。
回波乐 其十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波乐 其十三”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王梵志是唐初的白话诗僧,他的生活经历颇为传奇,从家业殷实到家道中落,最终皈依佛教。这种由富有到贫困的转变,使他对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这种体验在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他对世态人情的讽刺和揶揄。王梵志的诗歌,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当时民间流传颇广,并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的创作。
《回波乐其十三》是唐中宗时期宫廷宴会上创作的酒筵著辞,属于唐代俗曲的共同体制。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即文人雅士与民间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它也体现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回波乐其十三》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直白的情感表达。它以六言四句的形式,每句均押相同的平声韵,这种形式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较为少见,显示出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追求。
王梵志的诗歌不仅局限于抒发个人情感,更广泛地涉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通过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思考,传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促的深刻感悟,这也是他作品能够跨越时空,被后人传诵不衰的重要原因。
《回波乐 其十三》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创作特点、艺术风格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王梵志及其诗歌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