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乐 其四十九

由心生妄相,无形本会真。
但看气新断,妻子即他人。
魂魄归五道,尸骸谢六尘。
验斯柏散坏,何处有君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回波乐 其四十九》是唐代诗人王梵志创作的一首短诗,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内心状态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首句:“千年与一年,终同一日活。”
  • 次句:“但看气新断,妻子即他人。”
  • 第三句:“魂魄归五道,尸骸谢六尘。”
  • 末句:“验斯柏散坏,何处有君身。”
  1. 诗歌解读
  • 生死观:通过对比“千年与一年”的生死观念,诗人提出了无论生命长短,最终都会归于一天的观点。
  • 悟道追求:诗中提及“悟道虽一饷,旷大劫来因”,指出了悟道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源于久远的因果循环。
  1. 艺术特色
  • 简练的语言:王梵志的诗歌语言简练,直白,不事雕琢,反映了他对于文学形式的独到见解。
  • 深刻的哲理:通过对日常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反映出深刻的生命哲理和社会批判。
  1. 思想内涵
  • 生命的短暂与永恒:通过对生命流逝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反思,即无论生命如何变迁,终归尘土。
  • 修行与悟道:通过探讨修行与悟道的过程,反映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创作背景:了解王梵志所处的历史时期及其社会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 文化意义:探讨《回波乐》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 读者体验:思考读者在阅读此类诗歌时的感受,是否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回波乐 其四十九》是王梵志作品中的一篇佳作,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修行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王梵志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关于生命、时间的宝贵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