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上重阳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浙上重阳》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司空图生活在唐朝,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怀,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体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 文学成就:司空图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涉猎了散文、辞赋等多种文体。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内容:登高唯北望,菊助可 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 诗句解析:这四句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景,以及对于秋天的感受。其中“离恨初逢节”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愁与新节令相伴随的复杂情感;“贫居只喜晴”则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即便家境贫困也能感受到晴天带来的美好。
  1. 诗歌主题
  • 登高思远:诗歌开头“登高唯北望”,通过仰望北方来表达诗人对于高处不胜寒的情感体验及其对远方的思念。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观视角。
  • 秋日感慨:诗中的“菊助可 明”和“离恨初逢节”反映了秋天特有的景象和情感氛围,菊花盛开为诗人带来了慰藉,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流转和人事更替的感慨。
  • 生活态度:“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两句表现了作者虽然热爱文学创作却未能实现的理想,以及对传统农耕生活的认同和无奈。这反映了作者既崇尚文化修养又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 社会关怀:最后两句“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与阻碍,但终究不会妨碍正义与和平的力量。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1. 在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时,应当理解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这样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2. 诗歌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理解这些可以加深对诗歌美学价值的认识。
  3. 诗歌鉴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还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当时的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 当代读者在阅读古诗词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并学习古人的智慧与艺术。
  5. 在现代社会,古诗词仍然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和教育意义。通过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

《浙上重阳》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唐代文化的缩影。它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都展现了非凡的成就,值得深入研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