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

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
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
禅馀得新句,堪对上公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庆馀的《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是一首唐代诗人的作品,描述了作者送别僧人前往太原拜访李司空的情景,表达了对诗友李司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
    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
    禅余得新句,堪对上公吟。

  2. 诗歌赏析

  • 朱庆馀的这首诗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通过描绘送别和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传达了深深的思乡与友情。诗句“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透露出作者在分别之际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景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欣赏。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氛围。
  •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孤寂与遥远,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李司空及其所在环境的深刻印象。这样的描写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浓厚,增强了诗歌的整体效果。
  • “禅余得新句,堪对上公吟”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灵感迸发,创作出新诗的喜悦。这里的“上公”可能是指唐代著名的文人或学者,通过与他们的比较,展现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和自信。
  1. 艺术特色
  • 《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采用质朴无华的语言,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旅途中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人物关系以及情感表达都极具特色,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和鼓励。
  1. 文化意义
  • 《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创造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作为唐代文学作品,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唐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也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歌,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文字,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素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