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姑怪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去去沧洲弄明月,倒骑黄鹤听鸾箫。
将游罗浮留诗
介绍
《将游罗浮留诗》是唐代女仙何仙姑的一首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何仙姑,又称麻姑,相传为晋代人,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以修道得道著称。据传她曾在江南地区修炼,并有超凡脱俗之能。关于她的生平,历史上有许多传说。在诗歌创作方面,何仙姑也留下了一些作品,而《将游罗浮留诗》便是其中之一。
原文及译文:《将游罗浮留诗》原文如下:
麻姑怪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去去沧洲弄明月,倒骑黄鹤听鸾箫。
这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诗中“麻姑”自喻,表达了对尘世的眷恋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诗人描述了从世俗到超然的境界过渡,用“沧洲”和“黄鹤”等元素来象征这种转变,体现了一种超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作品赏析:何仙姑的这首《将游罗浮留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后人的赞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仙境与凡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精神。同时,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如明月、黄鹤等,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写作背景:何仙姑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超脱现实生活的束缚。《将游罗浮留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诗中的“麻姑”形象,既代表了仙界的存在,也隐喻了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何仙姑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可能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文人对于神仙世界的憧憬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文化影响:作为唐代女仙何仙姑的作品,《将游罗浮留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跨越了时空,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创作。许多诗人学者都曾引用或研究这首诗,从中汲取灵感,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首诗的价值在于它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理念,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净土。
《将游罗浮留诗》是唐代女仙何仙姑的杰作,通过对诗中“麻姑”形象的塑造,以及所表达的对尘世和仙境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一个超越常人的境界。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索,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