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端居春心醉,襟背思树萱。
美人在南州,为尔歌北门。
北风吹烟物,戴胜鸣中园。
枯杨长新条,芳草滋旧根。
网丝结宝琴,尘埃被空樽。
适遇江海信,聊与南客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岑参豪迈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当时边疆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岑参(715年—770年),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后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一生致力于军政事务,足迹遍及西北各地,其诗风格豪放,充满对边塞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1. 诗词原文
    端居春心醉, 襟背思树萱。
    美人在南州, 为尔歌北门。
    北风吹烟物, 戴胜鸣中园。
    枯杨长新条, 芳草滋旧根。
    网丝结宝琴, 尘埃被空樽。
    适遇江海信, 聊与南客论。

  2. 诗词赏析

  • 端居春心醉:表现了作者因远离家乡而感到寂寞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态度。
  • 襟背思树萱:这里的“树萱”可能是指种植萱草以解忧,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渴望回家的情感。
  • 美人在南州, 为尔歌北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南国风光图,同时借“歌北门”这一行为传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情感寄托和思念之情。
  • 北风吹烟物, 戴胜鸣中园:通过描述北风和戴胜鸟的声音,营造了一种荒凉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对边塞孤独但坚韧不拔精神的描绘。
  • 枯杨长新条, 芳草滋旧根: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顽强的一面,象征着无论环境多么艰苦,生命总是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 网丝结宝琴, 尘埃被空樽:这里用“网丝结宝琴”和“尘埃被空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可能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在异乡,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高洁品格的精神风貌。
  • 适遇江海信, 聊与南客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遇到知己时的喜悦,以及他们之间关于诗歌、人生和理想的种种交流和讨论,体现了友谊的深厚和思想的碰撞。

贻赵知音》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唐代边塞诗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