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新罗王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
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赐新罗王》是一首唐代诗人李隆基创作的五言排律,体现了唐玄宗对海外国家的文化与政治交流的重视。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生平
  • 李隆基,唐朝皇帝,历史上著名的开元之治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1. 诗词原文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2. 诗歌赏析

  • 政治与外交:《赐新罗王》不仅展示了大唐帝国的广阔胸怀与辉煌成就,还强调了与海外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诗中通过“使去传风教”和“人来习典谟”,表达了唐朝愿意将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验传播给邻国的愿望。
  • 文化认同感:诗句“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反映了一种超越地域界限的全球视野。通过这种视角,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展现了唐朝作为大国的气度与自信。
  • 道德与哲学思想:诗中的“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则进一步突显了道德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外展示唐朝的道德标准和人文关怀,也是对内的一种精神指导,鼓励人民以德服人,以德治国。

《赐新罗王》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更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外交内涵。这首诗是李隆基智慧和远见的体现,也是唐朝对外开放政策的生动见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