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
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
【解析】
“四维分景纬”,四维,这里指四方;分,辨别,划分。景纬,星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分辨出四方的界限并划分出日月星辰的位置。
“万象含中枢”,万象,万物。中枢,中心,要害之地。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都包含了天地间的要害之处。
“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玉帛,玉器和丝织品的总称。梯杭,山名。这句诗的意思是:玉器和丝织品遍布天下,像梯子一样从杭州运向京城。
“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怀念”的意思是指思念,想念。“青陆”,指京城长安。“黄图”,指古代的地图。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着长安(京城)和青石岭,年月辛勤地研习古代的地图。
“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漫漫”是形容辽阔无边的样子。“苍苍”,青色、深青色,这里用来形容大地的颜色。“涯”,边际,边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辽阔无边的大地延伸到天边,青色的海洋伸向远方的边缘。
“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兴言”意思是说,谈论。“名义国”意思是有名声的国家。“岂谓山河殊”意思是哪里想到国土之间会有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谈论国家有名声,怎么能够认为国土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呢?
“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使去”意思是派遣使者。“传风教”意思是传播教化,教导人民。“来人”意思是来访的人。“典谟”,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谟”即谋略,计谋。这句话的意思是:派遣使者去传播教化,人们到这儿来学习和遵循先王的治国之道。
“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衣冠”指士人的穿戴,也泛指官员。“奉礼”意思是遵守礼节,尊重礼仪。“忠信”指忠诚和诚信。“尊儒”指尊崇儒生,重视儒家学说。这句话说的是:士人知道要遵守礼仪,忠诚和诚信的人知道尊敬儒者。
“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诚”在这里是诚实的意思。“天”是上天,指君王。“贤哉”意思是真了不起啊!“德不孤”,德就是德行,不独行其道,不会孤立无援。这句话的意思是:诚实啊!上天一定会加以考察。真了不起啊!德行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受到众人的尊重。
“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拥旄”,持旗手拿着旌旗。“牧”,牧场的意思,指放牛的地方。“厚贶”,厚重的恩惠。“生刍”,活着的草。这句话的意思是:拿着旌旗的人一同治理牧场,丰厚的恩惠如同活着的草。这句话说的是:拿着旌旗的人一起治理牧场,他们得到的恩宠和赏赐就像活着的草一样丰厚。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青”字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青青志”意思是坚强的意志或远大的志向。“恒不渝”意思是永远不改变。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加坚定自己的意志,即使经历了风霜也不会改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抒情。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国家政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首句“四维分景纬”中的“四维”指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景纬”指的是辨别四方的界限并划分出日月星辰的位置。诗人以天文知识为线索来描绘自然景色,既形象具体又富有诗意。次句“万象含中枢”中的“万象”指的是万物。“含中枢”则是说万物都包含了天地间的要害之处。这里的关键是“含中枢”,它暗示了万物的中心点或要害之所在。第三句“玉帛遍天下”中的“玉帛”指的是珍贵的礼物和丝绸等贵重物品。“遍天下”表示这些珍贵的礼物和丝绸等贵重物品遍布全国上下。最后一句“梯杭归上都”,中的“梯杭”指的是从杭州运往京城的山名。“归上都”则表示这些物品从杭州运往京城。整句的意思是:珍贵的礼物和丝绸等贵重物品遍布全国上下,就像梯子一样从杭州运往京城。第四句至第六句是对国家的描写及对统治者的评价。其中“忆怀阻青陆”,中的“忆怀”指的是回忆思念。“青陆”指的是京城长安(京城)。“阻青陆”,意思是回忆着长安和青石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朝廷的眷恋。接下来的两句:“岁月勤黄图”,中的“勤黄图”指的是勤勉于研究古代的地图。整句诗的意思是:年月辛勤地研究古代的地图。这两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治理国家的执着追求。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统治者的看法和评价:“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其中的“兴言”指的是谈论、讨论。“名义国”指的是有名声的国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谈论一个国家是有名声的,怎么能够认为国土之间会有不同呢?这两句话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治理国家的执着追求。整首诗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国家的治理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治理国家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