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注释】
紫府:神仙居住之地,指仙境。玄宗道德师:唐玄宗曾拜道教为国教,故称。
心将万籁合:心与大自然的声音完全融合。
志与九仙期:志向与仙人的期许相同。
绝俗遗尘境:远离尘世,超脱世俗。
同人:志同道合的人。
济时:救世,助人。
玉洞:道家炼丹之所。
敷教入瑶墀:传授教化,进入高堂。
茅岭:即茅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县北,相传为东晋道教上清宗师茅盈的居地。
金坛: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传说汉末有黄巾起义领袖张陵在此建道馆,传道授术。
阴宫:指太和殿。春旧记:春宫旧事。
阳观:《汉书·成帝纪》:元延元年(前9年),立太一祠于长安城东南,祭后土;立章台、羽通过宫于长安城西南,祀武帝诸神。此二祠皆以“阳”为名。
缅想:思念。
埋双璧:指汉武帝葬茂陵时,令工匠刻石铭文于两铜柱之旁,称“金日磾”、“霍去病”,以表彰其功劳。
长怀采五芝:指汉武帝求仙药不果,常怀恨五灵芝之未得。
真灵:真气、真性。若可遇:如果能遇到。
鸾鹤:传说中能飞翔于云霄之上的鸟,这里代指神仙。
兹:这。
【赏析】
《送玄静先生赴金坛》,是一首赠别诗。作者王绩与玄静先生交谊甚深,他十分欣赏玄静先生的品德和才能,所以写下了这首赠别诗。全诗四联八韵,表达了作者对玄静先生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的期望与祝福。
首联“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紫府,仙境也。诗人用紫府来比喻玄静先生,称赞他为仙境中的才子。玄宗,唐明皇也。诗人用玄宗来比喻玄静先生,赞美他的德行如同明皇一样崇高。两位皇帝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英主,他们的德行都受到后人极高的评价。诗人把这两位贤明君主相提并论,可见他对玄静先生的尊敬和崇拜之情。
颔联“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这里是指玄静先生的心灵与大自然的声音融为一体。九仙期,指玄静先生的志向与仙人的境界相契合。这里的“期”,也可以理解为期待、向往等。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来表达他对玄静先生的期望和祝愿。
颈联“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这是对玄静先生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绝俗,指的是远离世俗。尘境,指尘世的烦恼。同人,志同道合的人。喜济时,指的是乐于助人、造福社会。诗人认为玄静先生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诗人用这个词语来表达他对玄静先生的赞赏和钦佩之情。
尾联“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这是对玄静先生学问和能力的肯定。访经,指寻求经典知识。游玉洞,指游览玉洞山中的风景名胜。敷教,指传授知识。入瑶墀,指进入朝廷或官府办公的地方。诗人希望玄静先生能够在学问和能力方面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民服务。
整首诗通过对玄静先生品格、学识、能力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其深深的敬意和祝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