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翰林刘学士不遇

梦绕清华宴地深,洞宫横锁晓沈沈。
鹏飞碧海终难见,鹤入青霄岂易寻。
六尺羁魂迷定止,两行愁血谢知音。
平生只耻凌风翼,随得鸣珂上禁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拜访翰林学士刘禹锡未果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此诗的一些建议性解读:

  1. 背景与环境:此诗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社会场景,即晚唐时期(大约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唐代的长安城或洛阳等地。

  2. 人物形象

    • 作者是一个追求功名的人士。
    • 刘禹锡是翰林学士,地位显赫。
  3.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通过拜访未遇的情节,表达了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诗人渴望得到刘禹锡的赏识和支持,但未能如愿。

  4. 语言风格

    • 诗歌采用了较为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避免直白地描述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