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清华宴地深,洞宫横锁晓沈沈。
鹏飞碧海终难见,鹤入青霄岂易寻。
六尺羁魂迷定止,两行愁血谢知音。
平生只耻凌风翼,随得鸣珂上禁林。

梦绕清华宴地深,洞宫横锁晓沈沈。

鹏飞碧海终难见,鹤入青霄岂易寻。

六尺羁魂迷定止,两行愁血谢知音。

平生只耻凌风翼,随得鸣珂上禁林。

这首诗是唐代李山甫的作品《谒翰林刘学士不遇》的全文。诗句和译文如下:

  • 梦绕清华宴地深:诗人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名为“清华”的地方,这个地方被深深环绕,仿佛梦中的宫殿。
  • 洞宫横锁晓沈沈:这是一个被封锁的洞宫,在清晨时分显得更加幽深和神秘。
  • 鹏飞碧海终难见:诗人试图展翅高飞,但碧海无边,终究难以见到。
  • 鹤入青霄岂易寻:一只鹤进入了青霄,但在那里也难以轻易找到。
  • 六尺羁魂迷定止:诗人的灵魂被困在六尺之内,无法自由。
  • 两行愁血谢知音:诗人的血液染成了两行,向知己倾诉心中的悲伤。
  • 平生只耻凌风翼:诗人一生最大的耻辱就是不能像风一样飞翔。
  • 随得鸣珂上禁林:终于得到了允许,带着玉笛登上了皇家园林。

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失望和无奈。诗中的”清华宴地深”和”洞宫横锁晓沈沈”暗示了一个被囚禁或压抑的环境,而”鹏飞碧海终难见”和”鹤入青霄岂易寻”则反映了诗人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孤独感。

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他虽然被困,但他的内心仍然向往着飞翔,希望能找到自由的空间。这种渴望和坚持,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通过描绘梦境、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人生观。这首诗不仅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还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