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彭伉

公孙阁里见君初,衣锦南归二十馀。
莫叹屈声犹未展,同年今日在中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彭伉》是唐代李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彭伉的深情与期待。接下来将围绕此作品,展开更详细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 公孙阁里见君初:“公孙阁”通常指的是古代的藏书楼,“见君初”则表达了诗人在公孙阁首次遇见彭伉的情景。
  • 衣锦南归二十馀:“衣锦”形容衣着华丽,“南归”指的是向南返回家乡,“二十馀”可能是指时间或年龄的增长。这一句描绘了彭伉归来时的形象和状态。
  • 莫叹屈声犹未展:“屈声”可能指的是彭伉尚未完全展露才华的状态,“犹未展”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能完全实现抱负的遗憾。
  • 同年今日在中书:“同年”指同榜进士,“中书”可能是当时的政府机构或文人雅集之地,这一句表明彭伉和李涉同年及第,且在同一环境中相遇。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李涉,唐代诗人,生于唐贞元七年(791年),与令狐楚等同年进士及第,曾为浙西从事,官至评事。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对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 创作年份:该诗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而意蕴深远,语言平实却不失深意,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色。
  • 主题思想:通过对彭伉的形象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酬彭伉》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
  • 后世影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文人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酬彭伉》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诗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纽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理想以及生活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