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送友人还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友人还洛》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不舍。《送友人还洛》原文如下: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离去的场景,通过自然的景物描绘,传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诗中的“去国渡关河”意味着友人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渡过了难关;“蝉鸣古树多”则反映了旅途中的萧瑟景象,增添了离别的悲凉氛围。
李端(约767年-约834年),字正己,号青溪居士,唐代中期诗人。他与刘长卿、严维并称“大历三杰”,其诗风清丽脱俗,尤擅五言古诗。李端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
在写作背景上,这首诗可能写于李端离开家乡前往洛阳的途中。在唐代,诗人经常因为政治原因或个人抱负而四处游历,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李端不仅擅长表达个人的情感,也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微妙联系,这种艺术手法使他的诗歌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送友人还洛》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李端艺术成就的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