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越台

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
黄花罗粔籹,绛实簇茱萸。
病久欢情薄,乡遥客思孤。
无心同落帽,天际望归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越台》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唐代诗词,由李群玉创作。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信息
  • 作者背景:李群玉,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唐宣宗大中年间入长安献诗,得宰相裴休推荐,授弘文馆校书郎。他的作品三卷被收录在《全唐诗》之中。
  1. 诗歌原文
  • 《九日越台》的原文如下:
    “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黄花罗粔籹,绛实簇茱萸。”
  • 这首诗以九日越台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浓厚的人文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景象之中。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色的描绘:首句“旭日高山上”展现了高远的天空和雄伟的山脉,给人一种开阔和宁静的感觉。“秋天大海隅”则让人联想到广阔无垠的海洋和秋天特有的萧瑟。
  • 人物情感的表达:诗中的“病久欢情薄,乡遥客思孤”表达了诗人因病长期未能与亲人团聚而产生的孤独感。而“无心同落帽,天际望归途”则透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渴望归途的心情。

《九日越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词,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