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洛阳城

胡兵一动朔方尘,不使銮舆此重巡。
清洛但流呜咽水,上阳深锁寂寥春。
云收少室初晴雨,柳拂中桥晚渡津。
欲问升平无故老,凤楼回首落花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故洛阳城》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出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1071年退居洛阳后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歌内容
  • 历史背景:诗作创作于北宋时期,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选择退居洛阳。在途经汉魏洛阳故城时,目睹了这座城市的颓败残状,因此有感而发。
  •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洛阳城的衰败,诗人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动荡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历史更迭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 艺术手法:司马光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展现了古代都城的宏伟与衰落。同时,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盛衰变化,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无常。
  1. 作品鉴赏
  • 语言风格:司马光的诗歌语言平实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风格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历史文献的一部分,《过故洛阳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它记录了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内涵:洛阳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城市遗址见证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与繁荣。《过故洛阳城》不仅是对洛阳古都的缅怀,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赞颂。

《过故洛阳城》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风云变化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司马光以其深厚的历史素养和卓越的文学才华,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值得品味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