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北虏入灵州二首 其二

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
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北虏入灵州二首》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组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组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及时代背景:李频,字德新,浙江寿昌人,大中八年(854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建州刺史等职。他工于近体诗,尤喜苦吟,以忧国忧民的心态和深沉的情感见称。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2. 诗歌原文

  • 河冰一夜合,虏骑入灵州。
  • 岁岁征兵去,难防塞草秋。
  • 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
  • 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
  1. 主题与内容分析
  • 战争与征戍:诗中的“河冰一夜合”和“虏骑入灵州”描绘了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紧张局面。“岁岁征兵去”则揭示了频繁的战争给边地带来的沉重负担。“难防塞草秋”进一步强调了边防上的困难与脆弱。
  • 边防之苦:“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反映了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的残酷性。
  • 政治腐败与朝廷反应:“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表达了将领们日复一日的紧急告急和朝廷对军事危机的漠视。
  1. 艺术特色
  • 精炼的语言:李频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问题。如“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通过对比战场的残酷与将士们的坚守,展现了战争的真实面貌。
  • 强烈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与哀痛。这种情感的真挚与强烈,使得他的诗篇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1. 历史意义:《闻北虏入灵州二首》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更是对后人进行历史教育的材料。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回顾,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李频的《闻北虏入灵州二首》不仅仅是对边疆危机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边塞诗的风采,还能从中体会到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