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
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

【注释】灵州:古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一带。沙:指沙漠或沙场,此指沙尘弥漫之地。将军:指唐肃宗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当时任朔方节度使兼河东、河北副元帅。长安:唐代都城在长安(今西安市)。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逃到四川成都时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郭子仪在灵州大败吐蕃的情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为国效力的精神。

首联“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点明题旨,即说诗人亲耳听见灵州之战的消息。“见说”,是听说的意思。“灵州”,古郡名,今属宁夏中卫县。“沙中血未干”,言战事激烈,死伤惨重。

颔联“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写郭子仪在战事吃紧之时,每日派人向朝廷报告战况,并亲自率兵奔赴前线,奔赴长安(当时的京城)报讯。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部分。诗人通过“见说”和“日告急”,“沙中血未干”与“走马向长安”的对比描写,把郭子仪的忠诚和英勇精神表现出来。他日夜兼程奔赴前线,是为了及时向皇帝报告战况,以便皇帝作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战争扩大,争取和平解决争端。同时,也表明诗人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安危。

颈联“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中的“急”,有二解:一是战事吃紧,急需增援;二是战事紧急,郭子仪急于向朝廷汇报情况。这两种解释均可通,但以第二种解释较为妥切。因为从全诗来看,诗人更侧重强调郭子仪忠于职守、勇于进取的精神,所以第二种解释更为恰当。而第一种解释虽然突出了战事的紧迫性,但并没有体现出郭子仪忠于职守、勇于进取的高尚品质。因此,本诗应作“将军日告急”理解为“郭子仪每日派人向朝廷报告战况”。

尾联“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中的“向”,有二解:一是奔往,二是朝见。这里以“向”字为韵脚,将“向”与“告急”连缀成句,既符合律诗格律,又显得流畅自然。“长安”,古都城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在古代是政治中心,也是军事要地,这里指代的是首都所在地。“向长安”,表示郭子仪奔赴首都长安去向皇帝汇报战况,请求皇帝采取措施制止战争扩大。这一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和概括。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词,但意境深远。它通过对郭子仪忠诚、勇敢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忧患意识的强烈,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