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房公池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诗中描绘了一群鹅在西亭池边悠然自得的场景。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杜甫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也有对个人生活经历的深情抒发,因此深受读者喜爱。
  • 书法爱好:杜甫不仅在文学上成就卓著,还酷爱书法艺术。他曾自称“七岁作大字”,可见其从小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造诣。他的许多诗作中都融入了大量的书法元素,如“舟前小鹅儿”中的鹅群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对鹅的喜爱之情。
  1. 诗词原文
  • 原文: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 译文:在房琯的西亭旁,一群鹅悠闲地躺在沙滩上,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犹如白云般洁白。想起王羲之曾在凤凰池上高傲回头,这让我想起了自己被放逐的日子,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1.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鹅群在西亭边自由自在地嬉戏,而诗人则在回忆中感叹自己的遭遇和命运的多舛。
  • 历史典故:诗中的“王右军”指的是王羲之,他曾在凤凰池畔高傲地回头,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种不屈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之中,诗人杜甫身处乱世,经历了从政治生涯的高升到被贬谪的曲折过程。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得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 个人遭遇:杜甫因直言进谏而被朝廷误解,最终导致仕途受挫。这首诗可能也是他在汉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好友房琯被罢免的惋惜,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得房公池鹅》是杜甫晚年作品中的佳作,通过对鹅群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