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苦热登西楼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夜苦热登西楼》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该诗描绘了作者在酷热难忍的夏夜中独自登上西楼乘凉的情景及其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时期。这一时期的柳宗元经历了政治上的巨大打击和生活上的困苦。他身处偏远的永州,远离故乡与亲人,加之酷热的天气,使得他的生活更加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柳宗元通过《夏夜苦热登西楼》这一作品,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1. 诗作内容
  • 诗中开头“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描绘了诗人半夜起床,孤独地披衣登楼的场景。这里的“苦热”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直接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煎熬和无奈。
  •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反映。星汉(银河)在此处象征着夜空中的璀璨光芒,暗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一线希望和美好存在。
  •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诗的意象美,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反映了诗人试图通过一些日常行为来缓解酷热带来的不适,尽管这些努力显得微不足道,但仍然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求生欲望和对生活的坚持。
  •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因酷热而感到的疲惫和无力感。长时间的徘徊和汗水的流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在这里,诗人通过天文现象表达自己的心境。他认为即使是如北斗这样高远的存在,也无法给他带来任何帮助或慰藉,进一步突出了他的无助和绝望。
  •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这句是对自我的否定,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以静制动能力的深刻认识。他意识到,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即便是像姑射山上的仙子那样能够保持平静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战胜炎热和苦难。

柳宗元的《夏夜苦热登西楼》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境遇的诗作,也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柳宗元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还能深入探讨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