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衰

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
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
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
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
彭聃安在哉,周孔亦已沈。
古称寿圣人,曾不留至今。
但愿得美酒,朋友常共斟。
是时春向暮,桃李生繁阴。
日照天正绿,杳杳归鸿吟。
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
高歌足自快,商颂有遗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觉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体现了作者对衰老的豁达态度。《觉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觉衰》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柳宗元生活在唐代中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交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柳宗元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哲学思考。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表达了他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觉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面对衰老时的超脱与豁达。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牙齿已松”、“头发脱落”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到老年时的自然变化,而“彭祖老聃,今日何在?圣如周孔,早归寂沉”则表达了对长寿和智慧的向往与无奈。这种表达手法使得《觉衰》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富含哲思的文学作品。

《觉衰》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上。通过对衰老的描写,柳宗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肉体的强健或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心灵的自由和情感的释放。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觉衰》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柳宗元作为文学家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