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珠碧水平铛中,文武微微声渐雄。
一伏三时成半死,再烹经宿变成铜。
将军此朝须舞剑,青腰小儿莫相厌。
白霜理石常煞人,黄矾石胆从来艳。
铁埚土釜各文武,一须五时连夜煮。
开匣见玉须焚香,仙人遇之名长久。
石胆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石胆歌》的文学魅力
《石胆歌》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象征意味的文学作品,由唐代徐真君所作。该作品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石胆的特性与用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诗中“白珠碧水平铛中”一句,用“白珠”、“碧水”来形容石胆的颜色,形象地展示了其晶莹剔透的质地。这种色彩的描绘不仅让人在视觉上感受到美感,还通过平底锅中清澈碧水的比喻,传递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
“白霜理石常煞人,黄矾石胆从来艳”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石胆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矿石,而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宝石。这里的“白霜”和“黄矾”象征着石胆中的矿物质成分,而“石胆从来艳”则突出了石胆的美丽和珍贵。
诗歌中还提到了石胆的制作过程,“铁埚土釜各文武,一须五时连夜煮”,这不仅是对其物理性质的描述,更是一种工艺的展现。这种对石胆特性的细致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价值所在。
“开匣见玉须焚香,仙人遇之名长久”这句话,则赋予了石胆一种神秘和超然的气质。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石胆歌》不仅是一首描绘石胆特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