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汉故 畤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旅次汉故畤》是唐代诗人耿湋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耿湋,字文通,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世广泛传颂。
  1. 作品原文:《旅次汉故畤·我行过汉畤》
  • 我行过汉畤,寥落见孤城。
  • 邑里经多难,儿童识五兵。
  • 广川桑遍绿,丛薄雉连鸣。
  • 惆怅萧关道,终军愿请缨。
  1. 诗的主旨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和感受。通过对汉故城的孤城和儿童对兵器的熟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耿湋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荒凉的汉故城与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桑林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每个句子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情感,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韵律美。
  1. 历史背景
  • 《旅次汉故畤》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耿湋通过自己的诗句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旅次汉故畤》是一首充满深意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这首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