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逢洛阳邻舍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机。
客久多人识,年高众病归。
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
又说家林尽,悽伤泪满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巴陵逢洛阳邻舍》是唐代诗人耿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作品原文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机。
    客久多人识,年高众病归。
    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
    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

  2. 作者简介
    耿湋,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授盩厔尉。大历中登朝为左拾遗,曾奉使往江淮检括图书。大历末、贞元初,贬为许州司法参军,卒。他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戴叔伦、卢纶、司空曙、李端等均有唱和。有《耿湋诗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3. 诗歌解析

  • 因君知北事,流浪已忘机: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淡然态度,通过提及“因君”二字,透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 客久多人识,年高众病归:反映了诗人因长时间漂泊而变得见多识广,同时也流露出年岁增长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孤独感。
  • 连云湖色远,度雪雁声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冬日景象,体现了诗人对故乡和过往岁月的深切怀念。
  • 又说家林尽,凄伤泪满衣:以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以及离别时的悲伤情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巴陵逢洛阳邻舍》不仅展示了耿湋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变迁中的复杂心境。通过对这首经典的解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