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沈四逸人

沈侯未可测,其况信浮沉。
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
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
世务不足烦,有田西山岑。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
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
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平生重离别,感激对孤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沈四逸人》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深厚情感及人生态度。在探讨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作者简介
  •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高岑”,还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反映民间疾苦著称。
  1. 诗句解析
  • “沈侯未可测,其况信浮沉”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沉而难以预测的性格的感慨。
  • “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揭示了诗人长时间孤独地生活,无人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 “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坚持。
  • “世务不足烦,有田西山岑”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田园生活的向往。
  •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表明在与知己相逢之后,诗人心境开阔,情绪舒畅。
  •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意味着在朋友的陪伴下,诗人感受到了如江海般的深沉与宽广。
  • “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描绘了一幅秋风劲吹、草木萧瑟的画面,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 “耿耿尊酒前,聊雁飞愁音”反映了诗人在饮酒赏月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平生重离别,感激对孤琴”则表达了诗人一生都在经历离别的痛苦,但因为有了朋友的相伴,他能够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感激友情的力量。
  • “来日大江流,送子赴征戍”预示着未来的日子将有更多的离别,但诗人相信友谊的力量足以跨越这些挑战。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以及面对人生挫折时的积极态度。
  • 诗中的“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复杂性。
  • “沛然江海深”这一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深厚且不可测度的感慨。
  1. 文学价值
  • 《赠别沈四逸人》作为高适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高适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唐代文人交往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文本。
  • 诗中的许多意象和情感表达方式,如使用山水、季节变化等自然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赠别沈四逸人》不仅是高适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高适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