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甲辰年冬十月,奉使东泛,泊舟于大珠山下。凡所入目,命为篇名,啸月吟风,贮成十首寄高员外 其六 海鸥

慢随花浪飘飘然,轻摆毛衣真水仙。
出没自由尘外境,往来何妨洞中天。
稻粱滋味好不识,风月性灵深可怜。
想得漆园蝴蝶梦,只应如我对君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鸥》这首诗,以“海鸥”为题目,是诗人在东泛时泊舟于大珠山下,所见所感而赋的诗。此诗虽非作者的佳作,但能体现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绘。

从主题上看,《海鸥》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大自然的。诗人通过观察海鸥在海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觅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生活的向往。这种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少见,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描绘了春天雨水滋润大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描绘海鸥。诗人不仅描述了海鸥的动作,还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将农民的劳作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田间,感受到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堆砌,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这种风格使得诗歌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海鸥》这首诗虽然不是诗人的佳作,但它能够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描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手法和风格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