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山应田叟

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
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
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
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
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
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空灵山应田叟》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深沉忧虑,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以下是关于《空灵山应田叟》的相关介绍:

  1. 创作背景:《空灵山应田叟》创作于安史之乱后。这一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常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2. 文学特点:《空灵山应田叟》以五言古诗的形式呈现,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诗中描述了湖南山村的自然风光和村民的生活方式,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乡村景象。常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这首诗便是典型例证。
  3. 主题思想:《空灵山应田叟》的主题是对和平生活的追求与对战争的不满。诗中的“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等诗句,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艰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4. 艺术特色:《空灵山应田叟》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常建擅长使用对比手法,将战乱与和平进行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同时,诗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5. 文化意义:《空灵山应田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研究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变迁和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责任感。

《空灵山应田叟》不仅是一首描绘乡村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反映时代背景的作品。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文学特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可以更好地把握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于和平与战争的不同态度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