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造微上人

至人随化往,遗路自堪伤。
白塔收真骨,青山闭影堂。
钟残含细韵,烟灭有馀香。
松上斋乌在,迟迟立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造微上人》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诗中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景物画面,还蕴含着对亡者的深切怀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张乔(约709年-约760年),字乔,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被誉为“小谢”,即其诗风婉约如谢灵运。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之美,以及个人情感体验,以清新淡雅著称。
  1. 诗歌原文
    至人随化往,遗路自堪伤。
    白塔收真骨,青山闭影堂。
    钟残含细韵,烟灭有余香。
    松上斋乌在,迟迟立夕阳。

  2. 诗歌赏析

  • 至人随化往: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尊重和缅怀,认为逝者已随时间而去,无法再与世间往来。
  • 遗路自堪伤:表达了诗人对于亡者离去后留下的道路感到悲伤和孤独的情绪。
  • 白塔收真骨:这里使用“白塔”作为象征,意指墓地或纪念地,通过这一形象传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
  • 青山闭影堂:描绘了一座山峦,山影被周围的树木遮蔽,象征着亡者的安息之所。
  • 钟残含细韵:描述的是寺庙内残留的钟声,钟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哀愁和怀念的氛围。
  • 烟灭有余香:通过烟雾和香气的消散,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松上斋乌在:这里的“斋乌”可能指的是乌鸦,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作为死亡和哀悼的象征。诗人在松树上看到的乌鸦,可能是对逝者的最后印象。
  • 迟迟立夕阳:描绘了诗人站在夕阳下,久久不愿离去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纠结和不舍。

《吊造微上人》不仅是一首表达对逝者怀念之情的诗歌,更是唐代文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一种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