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乔安邑备

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
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
外尹方为政,高明自不欺。
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
日茂西河俗,寂寥东观期。
遥怀秀才令,京洛见新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乔安邑备》的文学赏析与创作背景

《送乔安邑备》,作为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某些面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张说的笔触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

文章以“书阁移年岁,文明难复辞”开篇,表达了岁月流逝,文治武功难以再续的遗憾。接着,“欢言冬雪满,恨别夏云滋”,用冬天的雪花和夏天的云朵作为比喻,传达了对友人离别之痛和重逢的喜悦。此外,“外尹方为政,高明自不欺”,则描绘了一个公正廉洁、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形象。

张说的写作背景是他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期间,曾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朝廷召拜为兵部尚书。这一历史事件无疑加深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在他的文章中,便是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送乔安邑备》不仅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它也是唐朝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张说及其时代环境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文人的社会作用。

文章还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于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如“老人骖驭往,童子狎雏嬉”所描绘的场景,既有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同情,也有对儿童纯真世界的赞美,这些细节都增加了文章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送乔安邑备》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文化现象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唐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通过文学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