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汉南城叹古坟

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
汹涌蔽平冈,汩若波涛连。
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
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
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
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汉南城叹古坟》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张说生活在唐朝中期,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经常抒发怀古之思,表达对历史的敬仰与思考。
  • 历史环境: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极为兴盛的朝代,国力强盛,文化艺术达到了顶峰。同时,唐代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文化有了广泛的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开始关注历史,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文化传承。
  1. 诗歌原文
  • 原诗内容:《过汉南城叹古坟》原文如下:
    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
    汹涌蔽平冈,汨若波涛连。
    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
    松柏剪无馀,碑记灭罔传。
    葬于不毛地,咸谓楚先贤。
    事尽情可识,使人心怅然。
  • 诗句解析:这首诗以“过汉南城”为引子,通过对“古坟”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过往历史的遐想。首联“旧国多陵墓,荒凉无岁年”,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一种对古代繁华不再、陵墓荒废的感慨。接下来的内容中,诗人用“汹涌蔽平冈”来形容陵墓群的壮观景象,以及“汨若波涛连”比喻陵墓的众多与连绵不绝。最后两句则转入对人物的回忆和对历史的反思:“上世千金子,潜卧九重泉”。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对古代贵族生活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历史的沧桑感也有时光流转的哀愁。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的历史遗迹相映成趣的手法,通过视觉与感觉的双重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汹涌蔽平冈”不仅描述了地形,更隐喻了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怀旧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种情感贯穿全诗,成为连接自然景观与人的历史记忆的纽带。
  1. 历史价值
  • 历史见证:诗歌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历史人物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唐代及其以前历史的窗口。它让我们得以一瞥古人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1. 现代意义
  • 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不仅能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 情感共鸣: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感到孤独和疏离,而古诗文中的情感表达往往能触动人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思。

《过汉南城叹古坟》不仅是一首表现力丰富的诗歌,也是了解唐代及之前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提升文学修养,也能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与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